腾冲市:让景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

近年来,腾冲市充分发挥旅游景区民族文化特征鲜明、创建载体生动鲜活和游客密集度高、媒体关注度广、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,依托景区聚合性功能平台,在全市47个A级旅游景区全面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景区工作。

经过几年的努力,涌现出和顺古镇景区、滇西抗战纪念馆、司莫拉、国门新村、棋盘石、坝派、帕连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标杆,形成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互促共进、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。

融合共建,双赢发展。坚持景区创建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安排、同部署、同推进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开展富有民族特色、地域特色的歌舞节庆表演、非遗传承项目展示等文化活动,提升景区内涵,让景区不仅成为了广大游客观光游玩的场所,更使景区成为体现民族文化特色、促进民族经济发展、展现民族团结成果的舞台,使广大游客能更深层次感受体验当地民族风情和特色,提升腾冲旅游形象。

旅游带动,群众增收。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,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,不断丰富各景区的民族文化内涵,加强推动各民族共享旅游成果。疫情过后,腾冲各景区游客数量暴涨,游人如织,琳琅满目的旅游特色商品、风味独特的特色美食、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让游客沉醉其中,流连忘返,同时也带动了交通、餐饮、住宿、农特产品销售等产业,为景区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渠道。2023年1-4月腾冲市接待游客总人次658.99万人次,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6.26亿元,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49.42%和65.27%。

加大投入,强化宣传。在日常的景区管理工作中,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,加强景区服务人员的培训,加强旅游景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,讲好民族团结故事,让“四个与共”“五个认同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在重点旅游景区,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旅游讲解中,形成“一个导游员就是一个民族团结宣讲员”“一个景区就是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的平台”的工作格局,让民族团结进景区成为全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平台。(市文旅局、市民宗局)

编辑:申美玲

责任编辑:杨焱淼 赵 雄

值班编辑:黄荣华  审核:王 韬